呼 姓——历史起源

姓氏起源

第一个渊源:源于匈奴族,出自古代匈奴族呼衍儿部,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。
  据史籍《姓氏考略》记载,“匈奴四族呼衍氏,入中国改为呼延氏”。在史籍《汉书》中也提及“匈奴四族有呼延氏。”
  古代匈奴族呼衍部落以部落名称为姓氏,称呼衍儿氏,为古代匈奴族四大贵族姓氏呼延儿氏、卜氏、兰氏、乔氏之一。从东汉末期及魏、晋、南北朝、唐、宋朝时期逐渐迁入中原后,随汉族习惯,改为汉字复姓呼延氏。
  后匈奴呼延氏族人因避封建王朝之祸难,逃迁到陕西地区(一说逃往北国投亲避难),省文简化为单姓呼氏。
  第二个渊源:源于鲜卑族,出自古代鲜卑族呼衍部,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。
  据史籍《汉书》的记载,呼延为古代鲜卑族姓氏之一,按唐朝学者颜师古的注释,即今天所称的呼延氏。后鲜卑呼延氏族人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呼氏者。
  呼延氏有部分族人融于回回民族,故回族中亦有呼氏,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。
  第三个渊源:源于满族,出自古代女真族呼伦觉罗部族,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。
  据史籍《皇朝通志·氏族略·满洲八旗姓》记载:
  ①满族呼伦觉罗氏,满语为Hulegiolo Hala。呼伦,满语为“十小斗粮”之意,是善于务农的觉罗。世居黑龙江、叶赫(今吉林梨树)、辉发(今吉林辉南)等地,后改汉字单姓为呼氏、赵氏。
  ②满族瑚呼氏,满语为Huhu Hala,瑚呼满语为“酒麴”之意,世居虎尔哈乌拉(今黑龙江牡丹江),后改汉字单姓为呼氏。
  第四个渊源:源于达斡尔族,出自古代达斡尔族达呼哩部族,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。
  据史籍《清朝通典·氏族略·满洲八旗姓》记载,达斡尔族达呼哩氏,世居黑龙江地区,后有满族亦用其姓氏,后改汉字单姓为呼氏。
  第五个渊源:源于蒙古族,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。
  据史籍《八旗通志》记载:
  ①蒙古族呼吉雅氏,蒙语为“儿子的命运”之意,其汉姓有为呼氏者。
  ②蒙古族呼克苏勒氏,蒙语为“祭祀司仪”之意,其汉姓有为呼氏、傅氏者。
  ③蒙古族呼勒都氏,蒙语为“冻”之意,据说是奥矣·毛都氏的一个分支,其汉姓有为呼氏、傅氏者。
  ④蒙古族呼和淖如得氏,蒙语为“青色的湖”之意,其汉姓有为呼氏、何氏、和氏者。
  ⑤蒙古族呼和绍布氏,蒙语为“青色的大鸟”之意,其汉姓有为呼氏、和氏、傅氏者。
  ⑥蒙古族呼勒都古德氏,蒙语为“冰雪中的雄鹰”之意,其汉姓有为呼氏、胡氏、董氏者。
  ⑦蒙古族呼热特氏,亦称呼热图氏,蒙语为“长寿”之意,其汉姓有为呼氏、袁氏者。
  呼延复姓的族人多在山西,不过,其中有一支迁到陕西后改姓单字“呼”氏。呼氏有部分族人后来在元朝初期融于回回民族,故回族中亦有呼氏,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。

郡望堂号

  1.郡望:
  安定郡:汉武帝西汉元鼎三年(公元前114年)置郡,治所高平(今宁夏固原)。辖境相当于今甘肃省平凉地区景泰、靖远、会宁、平凉、泾川、镇原及宁夏中宁、中卫、同心、固原等地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。又有安定县,在今甘肃泾川北,并属于安定郡。东汉移治临泾(今甘肃镇原),废安定县。十六国时期再置安定县,并为郡治。东晋又移治安定(今甘肃泾川)。隋、唐两朝安定郡即泾州。唐朝后期曾改保定郡,县亦名保定。大金国时期为甘肃省泾川县,为泾州治所。另外,蒙古曾以陕西安定堡为安定县,后为纪念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、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谢子长烈士,在1935年改子长县,移治所到原县东部的瓦窑堡。
  新蔡郡:原为周朝时期吕国的地域,即今河南省新蔡一带。春秋时期蔡平侯从上蔡迁都到下蔡,故名,也称为新蔡。汉朝设置新蔡县。晋惠帝司马衷(公元250~306年)从汝阴郡分出置新蔡郡,即治新蔡(今河南新蔡)。北齐时期改为广宁郡。隋朝时期又改名为蔡州。
  太原府:亦称太原郡。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(公元前246年)置郡,治所在晋阳(今山西太原),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、霍山北部一带地区。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、交城市、平遥市、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。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,又另设晋阳,与太原同城。唐朝的太原府洽亦在此地。宋太宗(初名赵匡义,后改赵光义,即位后改赵炅)太平兴国中年,改并州为太原府,移治阳曲(今山西太原)。以后宋朝、金国的河东路、河东北路,明、清两朝以来皆为府。民国时期为市,山西省会所在,一直沿用至今。
  2.堂号:
  太原堂:以望立堂。
  安定堂:以望立堂。
  新蔡堂:以望立堂。

辈份排行

  传说中呼家将家族名单和辈份排名:
  呼家男将:
  第一代:太保呼延晏(前赵名臣大将军)、呼延谟(前赵名臣镇东将军)。
  第二代:呼延谟之子:靠山侯呼延寿廷(呼延琮呼延凤(后周时为淄州马步都指挥使)呼延廷)、呼延凤英(呼延兰玉)(女)(评书戏文中《下河东》《河东刺驾》《斩呼延寿廷》《大战白龙》《白龙关》《龙虎斗》《下河东》《边塞诗》呼延赞父亲和姑姑)。
  第三代:呼延寿廷之子:铁鞭王靠山王呼延赞、呼延云(呼延秀英)(女)(评书戏文中《白龙关》《龙虎斗》《下河东》《边塞诗》呼延赞之姐)、呼延蓉(女)(评书戏文中《真假八王》呼延赞之妹)。
  第四代:铁鞭王靠山王呼延赞之子:靠山王敬山王双王呼延丕显(呼必显呼延显)、呼延丕达(呼必达呼延达呼延丕嗼)、呼延赤金(女)。
  第五代:靠山王敬山王双王呼延丕显之子:平北王忠孝侯呼延守用(呼延守勇)、忠勇侯呼延守信。
  第六代:
  ⑴平北王忠孝侯呼延守用之子:忠孝王呼延庆、镇殿王呼延平、呼延登、呼延唤、呼延昭、呼延凯、呼延广、呼延寿、呼延威(后宋慈云走国全传里呼验庆的儿子)、呼延碧桃(女)、呼延梅仙(女)、呼延瑞珠(女)、呼延采鸾(女);
  ⑵忠勇王忠勇侯呼延守信之子:仁义王呼延明、呼延亮、呼延豹、呼延龙、定疆侯呼延兆。
  第七代:
  ⑴忠孝王呼延庆之子:呼延云龙、震京虎呼延云飞、呼延云威;
  ⑵定疆侯呼延兆之子:金锤小将呼延云灵。
  第八代:震京虎呼延云飞之子:忠孝王双锤将呼延豹、呼延傕。
  第九代:忠孝王双锤将呼延豹之子:呼延飞龙。
  第十代:
  ⑴呼延飞龙之子:呼延启鹏;
  ⑵呼延灼(呼延绰)。
  第十一代:呼延灼之子:呼延钰、呼延玉英(女)。
  呼家女将:
  第一代:
  ⑴呼延晏之妻:刘缕红;
  ⑵呼延谟之妻:沈心玉。
  第二代:
  ⑴呼延寿廷之妻:施兰英(罗兰英、刘兰英、骆兰英、刘兰英)。
  (2)其他:呼延凤英。
  第三代:
  ⑴双鞭王靠山王呼延赞之妻:老阴五女之一安乐侯马秀英(马太君金头马氏);
  ⑵其他:呼延云、呼延蓉。
  第四代:
  ⑴靠山王敬山王双王呼延丕显之妻:杨延琼;
  ⑵其他:呼延赤金。
  第五代:
  ⑴忠孝侯呼延守用之妻:王金莲、崔玉容、铁叶梅、赵凤奴、平西侯肖赛红、马花蕊(花花公主);
  ⑵忠勇侯呼延守信之妻:齐美容、齐月娥、肖玉镜。
  第六代:
  ⑴忠孝王呼延庆之妻:芦凤英、祝素娟、刘定金、梁胜金、鲍赛金、张金定、花瑞莲、柳迎烟、翠桃姐、苗凤英、童凤英;
  ⑵镇殿王呼延平之妻:邓玉红;
  ⑶呼延寿之妻:仙山金龙;
  ⑷仁义王呼延明之妻:刘玉萍、铁金娥;
  ⑸呼延豹之妻:仙山迎凤;
  ⑹呼延龙之妻:赵文姬;
  ⑺定疆侯呼延兆之妻:侬赛花;
  ⑻其他:呼延碧桃、呼延梅仙、呼延瑞珠、呼延采鸾;
  第七代:呼延云飞之妻:魏金红。
  第八代:呼延灼之妻:薛恭茹。
  第九代:其他:呼延玉英。

留言&互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