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传远古部落首领少昊有儿子名修,曾在高辛氏帝喾时担任玄冥师,掌管天下水利事宜。他的子孙便以他的名字为姓。历史上形成临川等郡望。
名人有:汉代校尉修炳,晋代典书令修肃等。
据王大良编著的《当代百家姓》一书记载:修姓相传是远古部落首领少昊的后代,直接得姓祖先即少昊的儿子修。史称他在高辛氏帝喾时担任玄冥师,掌管天下水利事宜。后来,其子孙以修为姓氏。
少昊是黄帝和嫘祖所生的儿子,黄帝的继承者,在位84年,建都于山东曲阜。少昊崇尚金色,订立了黄金制度,称为金天氏。
修氏与张姓也有亲缘关系,张姓形成于黄帝的儿子挥。
书中还称,据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统计,修姓人口数量在全国居第311位,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统计,修姓居351位。
修姓的起源与少昊氏关系十分密切。因此有必要把少昊氏的有关资料综合介绍一下。见之于辞书,报刊关于少昊的资料有以下几种:
综合以上材料分析,少昊为古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可以肯定。当时他的活动地区在山东、江苏、河南、安徽一带。当时这一带地方相对于中原地区。对这一带的人民称为东夷,并且东夷共分24支。少昊以鸟为图腾,东夷民族也均以鸟为图腾,少昊并以鸟命名他的下属官员。少昊的主要活动地在曲阜和郯城一带,死后葬在曲阜。他的后人中有一支姓修的,且少昊与黄帝、帝喾、颛顼血缘关系密切。
(一)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谱谍学研究学会李吉同志说:(该同志是专门研究搜集谱牒的专家,出版了多种专著)修姓来源有三支。一支为满清入关后,原满族“休佳氏”改为汉姓“修”。二支为自古代少昊氏,少昊氏其子修文为帝喾时的玄冥师,其后人以修为姓。(注:玄冥,古代人称雨神、水神为玄冥。玄冥师,即为管水利与气候的官员。)又说,熙为修之辅佐。(注:即熙协助修管理水的问题)修与熙的后人皆姓修。第三支,出自“己姓”。高阳氏之后有“脩及熙”(注:高扬氏即歂顼)脩为帝喾的掌水官,号玄冥氏。脩、熙后人皆为脩姓。
(二)《左传》一书上说:“少昊氏有四叔:‘曰重、曰该、曰修、曰熙,修及熙为玄冥……’”
(三)《古今姓氏书辩证》一书中说:“修氏,《英贤传》曰:‘出自少昊氏子修,为帝喾玄冥师,掌水官,其后氏为焉’。”
(四)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一书中说:“有封浠、脩蛇,又作修蛇,则修蛇部落与修鱼、修羊、修氏部落一样系修部落的分支。”
(五)《史记》一书中说:“秦国的祖先姓赢,其后代分封各地,一封国的名字为姓氏。其中有‘修鱼氏’。”
(六)福建长汀修姓谱书上说:修姓“系出自天水玄冥之佐为修氏。”
(七)台湾出版的《姓氏大辞典》中说:“修氏为炎帝的后代。”
(八)2006年在修姓网站上作者修杨标说:“庐陵以前的世系图,其中有‘修氏出自天水,元冥之助为修氏’。”说法与福建长汀谱书相同。
对以上八种材料的分析
(一)先把与少昊氏的血统搞清楚。按《史记》及《辞海》的说法少昊氏的血统从皇帝算起是:皇帝、玄嚣:①歂顼(即高阳氏)②蟜极:生帝喾,帝喾生子少昊,还生有另四个儿子名为:该、重、修、熙。这四位也是少昊的四位叔叔。
(二)关于“玄冥师”。玄冥师即掌水之官员。一种材料说少昊的儿子修文为帝喾时的玄冥师。有一种材料说,高阳氏(即歂顼)之后有“脩及熙”脩为帝喾(即高辛氏)的掌水官(即玄冥师)。帝喾当时为帝,他生一子少昊,少昊儿子修文为帝喾的玄冥师,即为其爷爷当管水官。帝喾还有四个兄弟,即该、重、修、熙,修和熙也是玄冥师,熙为修的助手。这就是二个少昊的叔叔即少昊的儿子都是玄冥师。
这样看来,帝喾为帝时有三个人为他的玄冥师,一个是帝喾的孙子修文(少昊之子)。另二位是帝喾的兄弟修和熙。看来当时水的问题是个大问题,后来才出了大禹治水。
(三)关于有关古籍中说的修蛇、修鱼、修羊等部落其后代均为修姓。也可能是修姓的一个来源。
(四)关于长汀、庐陵两地谱书上说的“修氏出自天水,元冥之助为修氏”与“出自天水玄冥之佐为修氏”这两本谱书上说的是一回事,意思是说:修姓出自管理雨水额玄冥师的助手,而玄冥师修的助手就是熙。熙的后代也姓修。“玄冥”与“元冥”相同。清朝为避清圣祖玄烨之讳,一律把玄该成元。清朝修谱时即会把玄字改成元字。“天水”可能指的不是今天的天水市,因从汉朝才设天水郡。“天水”可能指天然之水即雨水。“天水”也可能因此得名。
(五)关于说修姓出自炎帝的后代,此说甚少,只台湾《姓氏大辞典》一家说。不过炎帝又称神农氏,正是古代中国农牧渔业大发展时期。书称炎帝姓姜在今山东曲阜一代建都。与少昊氏活动地方相同。炎帝后代有的分支部落转为修姓也有可能。总之,修姓可能不只是来自少昊氏。
(六)关于满族修姓。满族修姓历史较短,来源也十分清楚,是满族原休佳氏改为修姓。北京市一带长见满族修姓。
综合以上材料,汉族修姓来自少昊氏证据最多,可靠性最大。具体说来,可集中在少昊儿子修文与少昊两个叔叔修与熙上。他们都是帝喾的管水之官员。另外修姓有来自以修字为称呼的别的部落也有可能。古汉语“修”字有治理的意思。修鱼、修羊有治理、管理鱼羊或者是以捕鱼、牧羊为生的部落的意思。后来这些部落就转化为修姓或修鱼、修羊的复姓,也有可能。
(一)《千家姓》说“脩”为复姓。脩与修异,修为另姓,修为单姓。
(二)《姓觿》说,修羊为复姓。例如修羊公(见《列仙传》)
(三)大多数辞书上皆说修与脩同,通用。
(四)陕西省社科院家谱研究中心的李吉教授说:脩与修本为一姓,有时通用。但今日脩与修各为一姓,有时也认同宗,实际上应为一姓。并说修姓主要分布在今之北京市和四川成都。
综合以上说法,可以说脩与修本为一姓。脩与修在辞书上都说可通用。之所以现在有区别,只是历史上用字的习惯罢了。
目前修姓主要集中地有几个地方:1、安徽,2、福建, 3、四川,4、山东。但从总的来说有几个说法,1、天水一说:应该是4000多年前少昊起有了修姓。2、成都一说:有很多宗亲都有传说山东一脉来自四川成都。
从现在搜索到的材料看,修姓人氏聚居地人数较多的有以下一些地区。
(一)安徽 亳州地区。距亳州四十华里的 三官镇、油河、古城等地区以修姓冠名的村庄有修小庄、修楼、修老家、修常庄、修张寨、修板桥、修竹园等。修姓人士约有四五千人,是全国修姓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。此地的修姓人士据他们说是古时由山东曲阜迁来的。他们自认为是少昊氏发源地的修姓后代。另外安徽蚌埠市郊也有修姓村庄。
(二)江西庐陵及临川修姓。临川即今天江西的抚州市,庐陵即今天的江西永新、峡江、乐安、石城以南地区。庐陵修姓历史悠久,据网上修杨标所述,该地区修姓,一世祖先名叫修琛,三世修羊公(汉朝景帝时人)传至七世为修炳(汉屯骑校尉)《历史名人辞典》上有修炳。又传至31世有名叫修彝(字叙伦)的人,在宋朝时南渡任福建南平府通判,后来避乱就长居于此。南平府即今天之福建南平市。又传至37世有叫修邦杰的,世居江西庐陵,元朝元贞元年(公元1295年)去福建长汀任教授,居清泰里和田村落户于此。
江西临川修氏以汉朝的修炳为鼻祖,那么临川修姓也是来自江西庐陵修氏了。
(三)江苏盱眙县有三个村子叫修庄
(四)河北省临西县有几个村子都是修姓人氏。此外河北省深州市、黄骅市、景县等地均有修姓村庄。
(五)天津市前几年人口统计修姓人氏约500多人。但天津市的武清县、静海县、北郊区等均有名叫修家庄的村子。
(六)山东修姓:不知修姓发源地的山东曲阜、郯城等地修姓现今分布如何。但山东修姓分布较广。胶东修姓有海阳市之东村;莱阳市的上蒲格庄、源水夼,止凤村(而后两个村落基本都为修姓,全部大约超过两千人,而且属于同宗同源,据称是从海阳东村迁移到现居地);龙口市的修家村(即历史上的黄县东营村);莱州市的柞村、林疃河村、梁郭镇的修家沟;青岛市的即墨、诸城;此外单县、临沂、枣庄、莱芜等地均有修姓居住。单县包村修姓说,于明初来自浙江鄞县,朱元璋封战死诸将后人,修用因此而落户于济宁,其后人迁单县。
(七)东北的修姓大多是清末来自关内特别是山东的胶东等,分布较广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均有修姓人氏聚居的村庄。
(八)修姓还广泛分布于台湾,四川的成都、重庆市、中江县;云南的江河、河南的开封,山西的阳泉,内蒙的乌海,湖北的利川,广西的荔浦,浙江的衢州,湖南的汉寿县,河北省的黄骅市、深州市、临西县、景县等地。几乎全国每一个省市都有修姓人氏。现代人口流动频繁广泛,甚至世界各大洲也有修姓人氏。
(九)脩姓人氏主要分布在北京、四川成都。满族修姓主要分布在北京及东北。
关于黄县石良镇修家村的谱系
(一)修氏迁黄一世:修旺
(二)传至七世黄县修家村有三人自黄县到了莱阳县,他们是:修自清、修自香、修自礼。莱阳县这三位修姓祖先传到11世,其中有修顺、修敬、修延、修硕弟兄五个来到了莱阳东北乡的上蒲格庄,此时大约为清朝顺治年间。后来大哥修顺去了绪家疃,老三修德无子,老年时迁往莱阳的龙旺庄女儿处。老四修延,迁往莱阳城东的中旺村。后代颇多,剩下老二修敬,老五修硕在上蒲格庄留了下来,繁衍至今上蒲格庄已有200余户修姓。
(三)从修旺一世算起,并没有规定下修姓世系用字规定。
到了清道光七年正月(公元1827年)上蒲格庄修姓有三位代表赴黄县东莹(现名龙口市石良镇修家村)祭祖认宗。经过考证,证明莱阳县上蒲格庄修氏与黄县东莹修氏同宗,是从东莹迁出的。并写了文字证明。同时他们还共同议定了十个字,作为共同的世系统一使用。这十个字是:“人思先祖德,善述振家声。”后来又共同修改为“人思先世德,善述振宗声。”并共同确定下来,从十七世开始使用“人”字。
到1946年,黄县东莹修姓的修人栋又在“人思先世德,善述振宗声。”之后议定了四十个字作为黄县修姓后代共同使用。这四十个字是:
学好能增福,贤良相纪生。
作为有大志,发达立鸿功。
安乐可常保,和平恒献明。
敬义文智林,兴顺永魁元。
以上四十个字可用千年。只要按此顺序起名字的人,便可知道自己是山东黄县东莹修氏的第几代子孙了。
关于安徽亳州地区的家谱系
族谱:“修家祖佛皆,上可大文母,尊凤良月功,忠孝传嘉宝”,是由修常庄在祭祖时续的家谱系,到目前为止,修老家,修小庄,修楼,辈分最高的为凤字辈,辈分最小的已为宝字辈。
跟据以上说法作出以下推论(一家之言,供大家商讨):
假设最早的修姓起源于天水(4000年前),那么我们的祖先很可能是游牧民族,而游牧民族有个特点就是,不断地迁移,而且多以河流、草原为迁移方向,所以如果是这样,有几个可以迁移的方向:
1、沿渭河迁移,徒经现在的陕西、河南、山东,在这点上,版主方明的说法可能可以印证(其祖先来自陕西)
2、沿岷江(岷山)进入四川盆地(成都)
3、沿川西高原进入云南、贵州、广西、广东、福建,四川重庆(达州)一带的修姓也许就是从贵州一支分出的
我的祖上传说就是从云南到的山东,也许就是这样到的云南。
以上只是从地理条件和以游牧民族特点推论,但历史上可能还有其他原因,比如说受迫害、天灾、做官等等,我个人认为,现在山东的修姓也许有几个可能,一个就是上面说的第一种可能,再就是从其他地方来的,如成都、云南等。另外,还有一种可能的迁移路线,就是沿黄河,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绕行至现在的河南。